孟子〔先秦〕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释绍昙 〔宋代〕
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
晏几道 〔宋代〕
司业口占绝句奇甚铨辄用韵和呈效吴体
胡铨 〔宋代〕
急雨
陆游 〔宋代〕
偈
僧义翔 〔宋代〕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
杨维桢 〔元代〕
挽赵制机
姚勉 〔宋代〕
赠番易程克已
高翥 〔宋代〕
次韵郑省仓见寄
方岳 〔宋代〕
樽前吟呈宋白小著
田锡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