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卢溪别人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船停泊在武陵溪口,溪水还要陪伴您向北奔流。
当你驶过荆门进入三峡的时候,切莫同孤月一样,听着猿的悲啼发愁。

注释
泸溪:位于湖南省西部。
武陵:武陵县(今湖北竹溪县),这里指湖南省常德桃花源地区。武陵溪口即卢溪。驻扁舟:小船停泊在渡口。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
三峡: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此指到达宜昌地区。
莫将:莫和。▲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溪口送别,寓己相送之怀,别情与溪水己长;后两句设想友人远行之累,劝慰友人要宽解自己。此诗连用五个地名,但其诗如行云进水,毫无板滞之感;融情入景,琅琅上口,百读不厌。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进”,写写位朋友自卢溪别后,已来到武陵溪口,沅江的水,进到溪口,称为溪水,他乘的船停在溪口,准备穿过洞庭湖,直奔长江。写时沅江的水仿佛跟着他向北进去,作者送别之情也跟着溪水随友人北进。

  写位朋友是到四川去的,进入长江,就要逆进而上,穿过三峡天险,于是作者又进一步关心起入川的友人,在后两句写下了:“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写两句是想象友人由荆门入三峡的情景。到了荆门,还要沿江西上进入险岩壁立的三峡。写时候“两岸猿声啼不住”,过往的客人听起来就象诉愁啼怨,心情格外紧张。自古以来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民谣。想到写里,作者就劝朋友不要对着孤月听到猿声就发愁。末句笔锋一转,由实景的描写转向虚境意愿的描写,更显别后深情。

  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意不提卢溪送别的事情,把惜别的深情寄寓在友人别后的甘苦上,设想写位友人在旅途中的种种遭遇。整首诗全是为朋友着想,先想到的是远在武陵溪口停着一条友人北去的小船,从中体现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怀念。在创作手法,上真是另辟蹊径,别具风情。▲

创作背景

  王昌龄晚年被贬为龙标尉(今湖南省怀化洪江市),从常德乘船溯沅水而上,或从龙标乘船顺流而下,都在卢溪郡治住留过,此诗是作者在卢溪送友人入蜀之作。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您喜欢

闻江开客淮上未归寄五律三章 其三

姚燮姚燮 〔清代〕

命世如君几,艰难得一官。待徵无束帛,归钓有长竿。

水涸鱼苗尽,天空木气寒。嗟嗟孤雁影,中道尚漫汗。

和河楼闲望

李俊民李俊民 〔金朝〕

去去来来不系舟,至今师渡几时休。洗兵岂是天无雨,尽逐黄河入海流。

挽江惟志学佛坐解 其二

蓝智蓝智 〔明代〕

适世谁知隐者庐,闭门自译化人书。勤修真观宗天竺,倦送才名入石渠。

同郡每询为况好,昨朝传得讣音初。衰容未悟无生理,霜木晨星百感馀。

南乡子 锦堂寿日

李俊民李俊民 〔金朝〕

弓剑不离身。唾手功名马上成。见说人生为郡乐,班春。

政事如棋局局新。

熊梦庆佳辰。喜动山城击壤民。昼锦堂前争献寿,留宾。

尽是蟠桃会上人。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三九

释正觉释正觉 〔宋代〕

兀坐涧阴,潭空月沉。三乘乘外,一印印心。师子循行师子吼,旃檀围绕旃檀林。

诸尘说法诸尘听,莫道无人为赏音。

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赋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邦。
诗本道他将取去,如何遗下一澄江?

吴淞渔乐

沈贞沈贞 〔元代〕

家住沧洲白鸟边,捕鱼沽酒自年年。
桃花浪暖堪垂钓,杨柳风轻不系船。
帆影带归孤屿月,笛声吹散一江烟。
武陵亦是人间路,谁说仙家别有天。

与中朝故人

曾由基曾由基 〔宋代〕

自怜骨相太邅迍,为米折腰依旧贫。
古史多看多警省,新诗愈改愈精神。
与游造物真知己,怕说天朝多故人。
兰菊有时忙不得,世间桃李几番新。

送黄提干赴班

李昴英李昴英 〔宋代〕

不枉金兰贮一贤,唱名重见冕旒前。
省闱见说第三赋,选调犹迟十八年。
据实语人南峤事,无多行李浙江船。
壶山群彦官今紧,直谅如今合茹连。

送人从军之永州

吴文泰吴文泰 〔明代〕

嗟君此别向南州,驿路迢迢万里秋。
愁断猿声非故国,梦回月色在孤舟。
湘潭水落鱼龙远,衡岳云开雾雨收。
闻说从军还有乐,不须怀土更登楼。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