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二郎·垂虹桥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上有垂虹亭,属吴江。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
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面建有垂虹亭,它属于吴江。

桥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接,浊浪拍岸,阴云翻滚。记得在一个秋日清晨,岸边的树叶上还挂着霜露,我曾经行经这儿,并将船停靠在垂虹桥旁边。在灯影幢幢中,我还乘兴吟哦过此地的秋雨风光。又到了鸿雁南飞,宾雀入室而居的季节,我这才决定了回归的日期。垂虹桥畔的美景,足以让我决定在此筑庐隐居。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这儿观赏斗鸭游戏;或是垂钓河边,钓上几尾鲜美的鲈鱼尝新。
我再次来到垂虹桥,回想起曾与心爱之人同船至此,欣赏她临水梳洗的动人画面。然而今日,我孤身一人重返此地,时至寒冬,我虽是穿着裘衣,头戴貂帽,但却孤孤零零地站在桥上,临水顾影自怜。独自在桥上亭中眺望,凄凉之感愈发强烈,于是我举杯祭天,放声高歌,以此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渐渐地远方的山色开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飘下来几片雪花,沾在我热辣辣的醉面上。

注释
十二郎:词牌名,即“二郎神”,又名“转调二郎神”,原唐教坊曲。此调以柳永《二郎神·炎光谢》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此外,还有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八句七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等八种变体。垂虹桥:即吴江利往桥,又名长桥。
素天:即秋天。天际水:指天边是水。
冻云:下雪前凝聚的阴云。
宾鸿:鸿雁。《礼记·月令》:“鸿雁来宾,爵入大水。”注:“君其客止未去也。”周邦彦《宴清都》:“宾鸿漫说传书。”
绣鸭解言:《南禺书》:陆龟蒙有一阑斗鸭,颇驯养。一日,驿使过,挟弹毙其尤者,龟蒙曰:“此鸭善人言,欲附苏州上进,奈何毙之?”使者惧,尽与囊中金。徐使人问人语之状。曰“能自呼名耳。”
香鲈:《吴郡图经续集·下》:吴江原有如归亭。熙宁时林郎肇任职,又于如归亭侧作鲈香亭,因陈文惠有“秋风斜日鲈鱼香”之句。
越娥:越女。妆镜:指西湖。
倦客貂裘:用苏秦说秦困顿事。“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战国策·秦策之一》)
淞江:一称苏州河。在江苏南部,上海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南宋文人流连光景,清赏酬唱之作比比皆是。每当友人同游或陪客登临之际吴文英也都有即事应景或怅然感慨之作,因此吴文英的游赏登临词不在少数。纵观吴文英一生,长期处于频繁的旅途奔波之中,当然这种旅途奔波并非闲适地游山玩水,而是为生计所迫,因此在生活和情感的压力下,良辰美景、秋光黛色非但没有化解词人的愁苦,却加倍地触发了身世之感,情事之悲,今昔盛衰之叹。词人游苏州时作此词感叹自己孤苦无依的困厄命运。

简析

  这首词上片扣题,盛赞垂虹桥环境优美,物产丰富,足堪幽居;下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在垂虹桥上即景抒怀。此词借助对“垂虹桥”的歌咏,抒发了时光虚度、壮志难酬的失意情绪,充满了浓重的漂泊无依之感,天涯羁旅之恨,融入词人漂泊沦落的遭遇,语浅而韵深。

鉴赏

  开篇“素天与水相接”一韵,描绘吴江深秋之景:水天一色,碎浪拍岸,冻云飘忽。“冻云不凝”指此时虽是深秋,但已冻云飘忽,为结句的“暮雪飞花”埋下伏笔。“记晓叶题霜”一韵,逆入,回忆往昔,秋叶经霜,秋灯夜雨之时,曾泛舟吴江,停泊虹桥之旁。此韵直切小序“垂虹桥”。“晓叶题霜”“秋灯吟雨”,着了“题”“吟”二字,将无生命的秋叶、秋灯拟人化了,言其能题写会吟诵,使其既有生气又富诗意。“又是宾鸿重来后”一韵,平出,写眼前,言又到鸿雁重来之时,自己也回到吴地。“嗟绣鸭解言”一韵,用二个典故,不管是能言之鸭,还是鲈香亭,均与吴郡吴江有关,以此表现吴地之美,而且在“鸭”之前加一“绣”字,在“鲈”之前加一“香”字,更表达了对吴地山水、饮食的赞美之情。并又道“尚庐人境”,以直抒胸臆之法赞此处乃是人境中最值得崇尚的所在。

  “幽怀”一韵,承续前篇,直接盛赞此地之幽静秀美,令人振奋。“争如共载”一韵,用对比手法,言吴江颇似与越女一齐泛舟的西湖,令人惬意。“念倦客依前”一韵,转笔写到自己,此化用苏秦游说秦国典故,比喻自己浪迹天涯,一事无成,重回吴江的处境,笔端带出嗟老叹卑之伤感。“酹酒苍茫”一韵,平出,写眼前在垂虹亭内,饮酒听歌,并将酒洒祭在苍茫的江水中,不禁思绪滔滔。一个“冷”字,不仅与首韵的“冻云”呼应,而且写出词人心境之冷涩。最后“迎醉面”一韵,以景结情。写傍晚时分,垂虹桥上,雪花飘飞。“迎醉面”写明此时饮酒已醉,“迎面”点出冷雪令人醒,醒时所见之景:远山如黛,渐近昏瞑,似乎满蕴着忧愁。“愁山瞑”此以拟人法,表自己之愁绪。“暮雪飞山”与首韵“冻云”呼应,点出时间的推移。

  此词多用一字领与对仗句。如“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记”为一字领,“晓叶”句与“秋灯”对仗。“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嗟”为一字领,后二句为对仗,“酹酒苍茫”与“倚歌平远”又一对仗句。以上对仗不仅词性相对,而且平仄相对,对仗工稳而富有诗情画意。清人田同之曰:“自沈吴兴分四声以来,凡用韵乐府,无不调平仄者。至唐律以后,浸淫而为词,尤以谐声为主,平仄失调,即不可入调。周、柳、万俟等之制腔造谱,皆按宫调,故协于歌喉。以及白石、梦窗辈,各有所创,未有不悉音理而可造格律者。”(《西圃词话》)▲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潇湘夜雨

喻良能喻良能 〔宋代〕

平生云梦泽南州,秋思春情浩莫收。
更听潇湘夜深雨,孤篷点滴替人愁。

太令人轩氏挽词 其二

楼钥楼钥 〔宋代〕

旧说苏无著,夫人亦正宗。毒蛇横在路,栗棘更无踪。

萧散超尘界,扶持礼绀容。觉庵谁嗣法,别去德云峰。

咏史赠王侍御

赵孟坚赵孟坚 〔宋代〕

昔有阳城子,高卧中条山。
粤从丹诏聘,职谏居朝端。
北垣七八年,一词曾靡殚。
於中常戚戚,事以秦越看。
诤臣论一篇,见诮昌黎韩。
城日洽壶觞,视之无汗颜。
一朝天子误,鼎鼐庸雄奸。
皇皇朝野人,敢议不敢言。
城曰兹可矣,不言吾岂安。
当廷坏其麻,势若回狂澜。
臣言不可夺,臣肉所可剜。
孰谓雄猜主,天听说为还。
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
一飞必冲天,北溟之鹏搏。
啾啾燕雀辈,终岁寒檐间。
君今踵其武,可想倚任专。
士习弊滋久,未易一匕痊。
遗臭偃月奸,殆今逾百年。
利欲锢人心,深矣莫洗湔。
几新更化机,仍涩胶柱弦。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
昔无起楼地,今举田连阡。
而以求善治,却行而欲前。
复有事诞衔,奋臂张虚拳。
驱虎戕良民,臧否已较然。
胶舟倚航海,恻耸忧世肩。
夷甫在晋朝,举世无几先。
卓哉辩奸论,万世一老泉。
瞽言再拜献,感愤涕泗涟。
昔有汉更生,危言扶彼颠。
皎余明寸心,不向流俗宣。
维君中流柱,屹是障百川。
向来稍诡遇,高官怀袖间。
耿介甘不售,岁寒松柏坚。
国无君子哉,缄默谁复言。
松江千顷浪,涵月金蜿蜒。
於兹送君行,商歌频扣舷。
明当重回首,晚风杨柳边。
伫希御史雨,汛扫靖幅员。

桂隐纪咏·殊胜轩

张镃张镃 〔宋代〕

杜老诗中佛,能言竹有香。
欲知殊胜处,说著早清凉。

赠赵师秀

徐玑徐玑 〔宋代〕

游宦归来隔几春,清赢还是旧时身。
养成心性方能静,化得妻儿不说贫。
竹长新阴深似洞,梅添怪相老于人。
亦知曾见高人了,近作文章气力匀。

送周明叔人陈运使东归得字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无分向师父,有谁知我能。
只看他日说,谩道此时曾。
酒莫从人强,身须更上层。
明朝双鬓发,那更绿鬅鬙。

赏梅游中塘分韵得影字呈水心

戴栩戴栩 〔宋代〕

神仙宅空碧,下亦爱人境。
中塘岂所么,群物贲华景。
始憩罗浮舟,水迅山石矿。
三冈肇兹源,清旷可百井。
疏起樵屋烟,密竚玉娥影。
陇狮鼓雪鬃,石乌延帨颈。
未竟前后村,忽迤东西岭。
洁谐竹买邻,丑愧栎生生瘿。
岁晏泽澍沽,日燥霜力猛。
翩共千万芳,阻此一半骋。
穷哦吊羁艳,炽炬药酷冷。
谁料风骚家,敢奋造化秉。
儿童骇新观,父老发旧省。
初斸莎根移,肃布花阵整。
春筐望雨肥,月桥任枝{疒省}。
胡为浪钩引,众喧侵独静。
滋味已足冠,色香难自屏。
徘徊重徘徊,天北大星耿。

九怀·春游

高似孙高似孙 〔宋代〕

君之来兮鞭潮,令冰夷兮毋骄。
抚余车兮安驱,海难填兮魂销。
龙翼辀兮既东,旌翠昏兮生埃。
蛟抗刃兮婆赤,咽雾光兮蓬莱。
东莫乐兮佳游,说哀兮忘归。
箫钟兮铙鼓,吴歌兮楚舞。
鱼飞兮雁奔,君之乐兮俣俣。
憩跸兮嵯峨。陈席兮楚楚。
撰德兮苍崖,秦夸声兮豪诩。
骑杂逻兮銮玲珑,穷向迹兮窥践宫。
民如蟹兮谁能聪,海水作兮号鱼龙。
叹未殚兮乐未终,金母号兮汉旌红。

葛公双井

董嗣杲董嗣杲 〔宋代〕

仙翁洗药傍西湖,脉与灵山碧溜俱。
泉迸一枝源更异,甃分双眼味何殊。
石函霞涌沉铅汞,井屋风清转辘轳。
日日汲花朝复暮,当方曾说病人无。

别伦右溪诸君乡回夜泊大观桥有感 其四

王渐逵王渐逵 〔明代〕

美人家在越山北,楼阁森森翳云业。一夜相思不见君,那得城南共明月。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