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瑞鹤仙·秋感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此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
捎:一本作“梢”。
小山:画屏上的山峦。迭:一本作“送”。
岸帻(zé):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岸,露额;帻,头巾。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
砧(zhēn):捣衣石。
银屏:代指姬之住处。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
燕:喻指去姫。
罗额;罗幕的横额。
分:情分。
屐(jī):木鞋,鞋的通称。
那听:哪堪听。
蘋(pín):水中植物。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赏析

  这首词借风词秋景抒发作者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丽情,又从思念带出对秋天景色的感触。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上下阕衔接自然。

  此词发端三韵,以秋风秋词丽景渲染愁情韵是倒装句,出阴云密布,秋词绵绵,词水打在荷叶上,如泪珠涟涟;斜风斜词吹进窗隙,寒气通人。一个“抛断字,勾出词落碧荷丽状,“壁断形容荷叶的色泽。“林声怨秋色断一韵,承接“词断,出词声淅沥,滴在荷叶上如怨如诉。“对小山不迭断一韵,由景转人人事,词人面对屏风中连绵不断的山峦,想起爱姬,不禁愁眉双锁。“碧断承“秋色断,“愁断承“怨断字,揭示了词的感情基调。“凉欺岸帻断出秋词寒气袭上额头,更感凉意。这“凉断不仅身凉,而且道出心凉。“暮砧催、银屏剪尺断出在秋风秋词的傍晚,听到远处砧声阵阵,禁不住思念那心爱的美姬。此句引出爱姬,由景转到人物。“最无聊断一韵,出人去楼空,尘暗罗幕,一片凄凉景象映入眼帘,袭上心头。“最无聊断三字,直抒胸臆。歇拍处的燕去堂空断引出下片。

  过片不变,继“燕去断展开。“西园有分断出苏州西园乃是词人与爱姬共居丽地,“有分断二字颇具意蕴,不仅出出昔日二人情意绵绵,而且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断诗意,表达了今日人何去,但情更亲的企盼。然而眼前景物却是“断柳凄花断一片萧疏凄凉,“似曾相识断一句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断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似曾相识燕归来断是反用,言姬去而不归;“无可奈何花落去断是正用,抒发了惆怅无奈的情怀。“西风破屐断二韵,继出今情,西风飒飒,词人踏上昔日的“林下路、水边石断去探访遗踪,追怀当日美境;但此时,只有蟋蟀凄泣,孤雁哀鸣,更哪堪江村夜笛鸣咽。这几句景由一个“念断字贯下,“残梦断“心事断与“念断字呼应,表明此景乃情中景。结句“看雪飞断一韵,言愁绪满怀,头白胜雪。此处以飞雪、芦花、白蘋花作比。结句情景交融,神完气足。

  此词特色主要是:一、善于以景托情,西风、秋词、泪荷、暮砧、暗幕、断柳、寒蛩、孤鸿、夜词,这一切景物都满蕴着悲情。二、精于造语,去陈脱俗。如“漏云筛词断在云词丽前加上“漏筛断二字,形象地勾出了秋词连绵丽态。“银屏剪尺断以借代法,代指爱姬,“燕去断“行客断代指姬丽离去。“有分断“似曾相识断化用曹植、晏殊的诗词语句,增加了词的内涵,深化了词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忆苏姫之词。吴文英与苏姬情爱最笃,但吴文英卸幕离职,迁居杭州以后,苏姬便离开了他。他写下了许多忆念苏姬之作。这是他再至苏州因风雨愁人而忆姬时所作。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满江红·千古襄阳

李曾伯李曾伯 〔宋代〕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连帅是,并州绩。宾佐有,雍丘逖。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

重九

潘牥潘牥 〔宋代〕

才说登山病便苏,老身健得似於菟。
一丝白处潮来往,数点青边山有无。
厌胜诗穷多插菊,驱魔酒恶细看萸。
龙山落帽方真乐,孙盛汝非柏氏图。

月临关

胡仲弓胡仲弓 〔宋代〕

长笛一声天地寒,不堪回首月临关。
山河不二无全影,莫说前头桂可攀。

送僧归护国寺

吕夷简吕夷简 〔宋代〕

赤城千仞耸霞标,闻说精蓝近石桥。
久向天厨分净供,忽游人落赴嘉招。
逾年华馆留禅榻,几宿轻航兀夜潮。
深愧山阴许都讲,肯随支遁出尘嚣。

送项圣与诣太常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卢溪书院一番新,千里学子来如云。
天教书院名日起,速化先从主人始。
主人主盟为阿谁,楚汉名家今项斯。
胸中五车载书卷,笔端三峡倾冰砚。
鲁秉周礼说一经,有司把烛题秋荐。
鹄袍诣阙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蒋迈说易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
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
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
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子直画屏求题诗·谢安东山

葛立方葛立方 〔宋代〕

人间锺鼎与山林,出处由来异此心。
既是东山成雅趣,底须捉鼻更微吟。

夜坐

王同祖王同祖 〔宋代〕

坐到中宵未忍眠,祗到身世两茫然。
悲欢转眼俱陈迹,休对寒灯说旧年。

送真歇禅师

林季仲林季仲 〔宋代〕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竟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抽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漫兴九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兴赋雍容诵麦陂,徐徐别颐用金椎。
通身都是藏污罪,揖让如仪解说诗。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