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元代〕
几年雨露栽培得,此度春风乍著花。为语东君加爱护,徐看老大已横斜。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仁化锦石岩 其六
符锡 〔明代〕
万壑千岩隐上乘,时闻五色透层层。海边仙境容渠到,壁上骚坛孰与登。
痛饮非关诗债了,苦吟应笑瘦生曾。却愁黄鹤经题后,白也重过合避能。
石头城
任希夷 〔宋代〕
五帝本纪赞
司马迁 〔两汉〕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顺庵
方信孺 〔宋代〕
颂古十七首
释师观 〔宋代〕
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以诗记之
陆游 〔宋代〕
颂证道歌·证道歌
释印肃 〔宋代〕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
王炎 〔宋代〕
即事示儿辈
与姜羽仪诗
杨维桢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