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
吴芾 〔宋代〕
清江引·托咏
宋方壶 〔元代〕
谁何哭
徐积 〔宋代〕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
谁何哭,哀复哀。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
次韵王倅大梵寺山亭夜雨
张嵲 〔宋代〕
鹧鸪天·九十吾家两寿星
邹应龙 〔宋代〕
大梦谁先觉
罗贯中 〔明代〕
送别一西堂
释绍嵩 〔宋代〕
七月三十日祖母初度时年八十九
杨基 〔明代〕
咏賨城景物之胜
何熙志 〔宋代〕
答陈公美四首
苏洵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