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创作背景

  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刘长卿扁舟南下,漂泊湖湘间,诗人着意于山水诗的创作,写下了著名的《湘中纪行十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六首。

赏析

  诗人乘舟水上,遥望傍水的秋云岭,岚光山色,是如此的变幻不定: 时而山气蒸腾,烟雾缭绕,山势只能隐约显现;时而又郁郁苍苍,色彩如青如黛。开头两句,诗人把他数日观览的秋云岭山色概括地写出来,总摄全篇。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中间四句是具体描写,一句一景,每一句都是“山色无定姿”的一种具体形态,都是由 “山色无定姿”生发出来的。

  “孤峰夕阳后”,夕阳西下,秋云岭失去了白天的婀娜多姿,暮色之中,众峰似乎变成一峰,挺拔独秀,巍然屹立。“翠岭秋天外”,秋晴之日,天高气爽,云轻日朗,秋云岭娇柔妩媚,青翠欲滴,高耸的山峰直插天际,仿佛矗立于云天之外。不同的时间,秋云岭就有不同的面貌。

  第五句描写云起后的秋云岭。浓云浮涌,笼罩了秋云岭,远远地望去,秋云岭随着云团的涌动而“山色无定姿”: 一会儿,山岭全被浓云遮住; 一会儿,山岭半隐半显。秋云岭的姿色如同涌云一般飘渺不定。

  第六句 “江回频向背”。江依山流,千回百曲,行船望山,似觉舟行山移,忽而与之相向,忽而又与之相背,诗人总也不能窥见秋云岭的全貌。这一句从江回山转的角度写秋云岭的“无定姿”。

  最后两句紧承第六句写诗人对秋云岭的迷茫之感。“今”字,说明诗人江行时间之长。行舟数日,至今面前相对的仍然是秋云岭,诗人不知道这几天究竟走了多远,究竟距秋云岭是近了还是远了,只觉得不论走到哪里,秋云岭都遥遥相对。秋云岭好象一个活泼调皮的顽童,时而带上面具,时而换上新衣,和水上行人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引逗得行人又爱又嗔又奇。宋代山水画家郭熙说: “山得水而活。”此诗在前面已从不同侧面描写了秋云岭的“无定姿”,但没有活泼调皮之致,水景的出现,山色顿有活气,水依山,山傍水,山静水流,刚柔相济。秋云岭的“无定姿” 因水而有了情趣,有了生意,而诗人也把这种变化莫测的情趣、生意写得活泼、迷人。 苏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的名句,描绘庐山美景的变化多端,寓理于景。此诗描写秋云岭“一色一造化,千形千位置”,模景绘状,兴味无穷,显示了唐人宋人在山水诗上的差异。▲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您喜欢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 其二

王守仁王守仁 〔明代〕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夜归

陆游陆游 〔宋代〕

晡时捩柂离西兴,钱清夜渡见月升。
浮桥沽酒市嘈囋,江口过埭牛凌兢。
寒齑煮饼坐茆店,小鲜供馔寻鱼罾。
偶逢估客问姓字,欢笑便足为交朋。
须臾一饱各散去,帆席健快如超腾。
云门戍楼鼓坎坎,山尾佛塔灯层层。
夜分到家趋篝火,樨子惊起头鬅鬙。
道途辛苦未暇说,一尊且复驱严凝。

夜半闻雨再用前韵

王炎王炎 〔宋代〕

辘轳百尺汲无水,映日四山云不起。
朱轓浪说劝农桑,衣食何从可甘美。
祷而得雨不苦旱,窃疑此殆偶然尔。
夜半潺潺檐溜鸣,孤枕梦回心失喜。
儿童挽犊妇饷馌,襏襫耕夫亦勤止。
鼠迹印我榻上书,蛛丝罥我壁间麈。
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
请公酌酒更挥毫,快写珠玑歌喜雨。

闻杨和卿在馆中读易不去手赠以诗

家铉翁家铉翁 〔宋代〕

人人读医经,知尊黄与岐。
杨子读医经,乃以羲文周孔而为归。
易中有妙义,医中之奥与易相表里。
六十四卦字字是心法,八十一篇篇篇具易理。
神圣工巧莫向外边求,洁净精微只此本心是。
君观恒卦字之文,左心右日合而成。
心体湛然绝纖翳,日新又新常惺惺。
要之医经本自易经出,前圣作之后圣述。
子以医心会易心,三部九候中间有太极。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韩愈 〔唐代〕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过仪真访谭子羽留酌江霞馆因赠 其一

黎民表黎民表 〔明代〕

榻下高人宅,飞觞夜向分。门临扬子渡,窗隔蒋陵云。

鸾啸因风起,渔歌送客闻。江潭无限恨,琼树思氤氲。

答大慧举灵云悟桃花颂

释净全释净全 〔宋代〕

灵云一见两眉横,引得渔翁良计生。
白浪起时抛一钓,任教鱼鳖竞头争。

题扬州琼花

胡炳文胡炳文 〔宋代〕

扬州观里琼花树,何代人间得此栽。素质偏宜琳馆护,灵根端自玉京来。

九天甘露曾亲浥,三月群芳敢并开。折得一枝春正好,纶巾斜插下瑶台。

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

蒲寿宬蒲寿宬 〔宋代〕

别郡安知寄此州,攀辕合借我公留。
求仁而得又何怨,蔽美岂其为好修。
花迳怕风宜落絮,秧田足雨恐妨牟。
春归谁识春心苦,才说思春欲白头。

僧舍小泊

叶茵叶茵 〔宋代〕

屏息小胡床,心魔已受降。
香留烟出户,云过雨来窗。
自许参禅观,谁能折慢幢。
山童求说偈,竹景落寒江。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