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著述名录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作者《刘一止》的诗文

从子非登月波楼戏用前韵并简何子楚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洗盏初尝曲米春,一樽相属是前因。忽惊万顷月波上,相对九霄风露人。

十载京尘如梦破,半生鸥鸟已心亲。他时唤取何郎到,要遣官梅动兴频。

次韵春日书怀二首 其二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水面红云次第铺,东君未肯向人疏。兴高碧嶂千寻外,春在黄堂一笑馀。

只怕玉醅浮盏斝,不嫌花片落襟裾。公归行侍甘泉宴,留得新诗锦不如。

次韵周秀实监丞嘉仲府判叔侄贻王元渤舍人二首诗中见反且恨不与奕棋之会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不踏清门晓鼓朝,山林真乐在朋曹。乌衣贤胄风流远,赤壁诸郎气义高。

底事裁诗多态度,也应索酒甚粗豪。残年我独棋中影,从此天刑傥遂逃。

又以永锡难老为韵 其三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采采黄菊英,秀色真可餐。泛之清霞觞,荐以白玉盘。

我欲持寿公,助发凌风翰。天地炯在眼,一举非公难。

次韵林少瞻游禹庙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客里杯觞不易逢,越王宫好莫匆匆。春容雨打风吹后,山色朝来暮去中。

京国昔从秋序别,斋厨犹忆饭时同。清时更作他年约,七塔三山梦已通。

曾宏父将游吴兴示所和叶内相八首次其韵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五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官闲亦复一笑适,理楫及此春日晴。追吟乃得伯宏父,便觉侯喜无诗声。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雾雨昏不醒,东风晓能酸。我食日不足,宁忧三日寒。

次韵沈必先尚书见别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翩翩旗尾破新晴,颇似龙驹脱在坰。再上封章辞雨露,故令高节焕丹青。

卿云媚日怀仙隐,白鹭迎舟宿晚汀。预想山斋春酒熟,可无残梦到南屏。

次韵必先侍御和郑维心忆梅并寄维心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紫梅溪上春先到,馀不沙边草未芳。五字真曾赋桑落,四弦犹忆调枫香。

雪中孤艳应愁绝,竹外斜枝不掩藏。永望佳人在空谷,此时幽独未须伤。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