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内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夫妻之间生活一起,死后同葬起。
其他人尚且互相勉励,何况你我还是夫妻?
战国时的齐国隐士黔娄甘愿贫穷也不出山做官,他的贤妻也跟着一块心甘情愿过贫困日子。
春秋时的晋国大夫郤缺曾经耕种田地,他的妻子往返田间为他送饭,二人相敬如宾。
陶渊明不会谋生计,他的妻子瞿氏自己烧火做饭操持家务。
东汉隐士梁鸿弃官职,他的妻子孟光也随其隐居,布衣荆钗。
你虽然读书不多,但也听过这类夫妻感情深的动人故事。
从那千年以后,传承这种高尚品格的是什么人?
人生还没有结束之前,可不能忘记修身正直。
人所必须的物质欲望,不过是吃饱饭,有衣穿。
蔬菜已够填饱胃口,何必奢求珍贵的食物?
丝棉衣被已经能御寒冷,何必奢求绣有花纹的锦织?
你娘家祖上有遗教,将清白作为家产留给子孙。
我是一个节操坚贞的人,刚刚与你成婚。
希望从此与你过清贫、高洁的日子,白头到老,一生快乐欣喜。

注释
内:内人,白居易妻子杨氏。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写夫妻情爱生死与共。《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室,一家。穴,坟,合葬。
相勉:互相勉励。
而况:何况。
君:尊称,你。
黔娄:战国时期隐士,家里很穷困却不肯出山作官,他的妻子安贫贤德,同他一样安于此窘况,厮守不离弃。事见《列女传》。固:本来。
贤:妻子美好的品德、高尚的节操。
冀缺:即郤缺。春秋时晋国大夫,曾从耕于田,其妻送饭田头,二人相敬如宾。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俨(yǎn)如:宛如,好象。
陶潜:即陶渊明,家贫,“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萧统《陶渊明传》)不营生:不去谋生。
瞿(qú)氏:陶渊明之妻。
爨(cuàn)薪:烧柴做饭。薪,柴火。
梁鸿:东汉人,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贤德,布衣荆钗,与之共甘苦,举案齐眉。见《后汉书·梁鸿传》。仕:做官。
何如人:如何人,怎么样的人?
膏粱:肥肉和优质小米,指富贵人家精美的食品。
珍:珍羞, 山珍海味。
缯(zēng)絮:粗劣衣服。缯,粗糙无花纹的绸子。絮,粗绵。
锦绣文:用丝线在绸缎上织或绣出美丽的花纹。锦,绸缎花帛。
君家:指妻子的娘家。白居易妻子杨氏是杨虞卿从妹,据说她是杨氏为后汉杨震的后代。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为涿郡太守时,奉公守法,不纳贿赂,子孙时常只吃菜粥,徒步走路。有人劝他置买田产,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之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贻训:遗教,指上述杨震的教诲。
遗:传给。
贞苦:节操坚贞,生活艰苦。
庶:希望。素:高洁,清白。
偕老:共同生活到老。同欣欣:快乐同生。▲

创作背景

  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童年家贫,游学四方。二十九岁进士及第,以后三十岁、三十五岁连中户部和尚书省两次特科考试。直到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春,三十六岁的诗人才与杨虞卿的从妹杨氏结婚,此诗就是新婚后不久诗人写给妻子杨氏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妻子杨氏的告诫和表白,开篇诗人就表达了愿意与妻子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婚恋态度,接着诗人用四位贤者及妻子的事例教育妻子,之后说明怎样过安贫的日子,最后诗人用杨氏的家祖事例进一步阐述自己希望和妻子一起同甘共苦的愿望。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诗文以开头便直接了当,将全诗一下提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示自己愿意与妻子相守一生。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这一反问使前面的共生死之说显得愈发不可动摇。接下来诗人用四位贤者及妻子的事例说明什么样的夫妻才算楷模,教育杨氏向古代的贤妇人典型学习:黔娄不追求名利,妻子也不贪图物质;冀缺由贵族变成农民,妻子一样尊重体贴;陶渊明弃官归隐,妻子翟氏照样操持家务;梁鸿不肯当官,妻子也没嫌弃家贫。诗人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交代了四对夫妇的纯朴爱情,提倡相敬如宾、安贫乐道的精神,希望杨氏能以她们为榜样,继承好传统。事例妥贴,文字流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诚意。

  诗文接着由典型转入现实生活,说到生活,不要追求奢华生活,粗衣蔬食,安贫乐道。“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干载后,传是何如人?”诗人一个设问,既是在问杨氏,也是在问自己。诗人在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真诚爱情态度的同时,也给妻子传递自己对待今后生活的理念:安贫乐道。“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人活在世上,不能形同行尸走肉,要做一个“独善身”的人。这是诗人对爱妻的要求,也是对后人的谆谆教导。

  接下来六句,诗人进一步论述安贫乐道的观点:在人生的道路上,简单地追求“温饱”两个字。有蔬菜饭食就可以,不必追求什么美味佳肴;粗麻布衣暖和就行,无须追求绫罗绸缎。两个“何必”,一个先祖的贻训,一个自己是“贞苦士”,有道理,有事实,反复申诉了自己的恳求,在家常絮语中表达淡泊富贵名利的思想。最后,诗人又用杨氏的家祖事例进一步阐述,希望和妻子一道同甘共苦。“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无论今后贫穷还是富有,愿与你白头到老,这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作者的最高祝愿,是诗人真挚的情感誓言,使整个作品形成完整的形象。

  全诗语言朴实,如叙家常,以古比今,从远到近,不厌其烦,似乎为妻子讲家训,虽然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夫妻的伦理道德,是妇道,缺乏新婚燕尔的情感波涛和心灵震撼,同时却以言辞的恳切和坦率打动人心,自成风格,读来亲切感人,表现了诗人高尚情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您喜欢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 其二

王守仁王守仁 〔明代〕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老将

释智圆释智圆 〔宋代〕

画堂升降子孙扶,白发毵毵胆尚粗。
不省时清身已老,逢人犹说斩单于。

无题四首戏呈孝甫子建 其二

居节居节 〔明代〕

玉椷消息滞天涯,零落银筝雁柱斜。罗䋭无尘生雒水,春云有梦到章华。

晓星明处疑为月,霜叶红时认作花。人说莫愁吾不信,石城何路问伊家。

吴姬曲 其五

王冕王冕 〔元代〕

吴姬醉,对面接花作娇态。
腰柔颈软未成眠,斜倚东风说憔悴。
坐中狂客不胜情,笑拍香肩呼小妹。
呼小妹,明日园林树如盖。

春日杂言十一首

赵蕃赵蕃 〔宋代〕

寒多草亦未抽芽,漫说春今一半加。
试向小园閒点检,忽逢一树木瓜花。

与张安国围棋胜者命题负者赋诗作藤枕歌

王质王质 〔宋代〕

平生屈盘在空谷,高韵清修疏节目。上凌幽岩冠松顶,下入寒溪扪石足。

观君眉宇含风霜,岂肯展转蛾眉床=。西斋一榻净如水,何如与我同卧起。

客子倦游思故乡,归心往来鸥鹭行。梦中山川不识路,凭君推挽过西江。

送茂侍者

释如珙释如珙 〔宋代〕

一鹗度秋空,秋空无影迹。
千人万人海,聚头空唧唧。
点黑杨岐衣,鹫峰藏得密。
寒暑知几年,分付当有日。
谈万说妙者,脱去情尘执。

颂古九首

释思岳释思岳 〔宋代〕

一句举扬宗旨事,法堂上草亦须荒。
回头却说人间话,大地山河常放光。
光未明,无有佛,
三条椽下好商量。岑大虫,
岑大虫,澧州水,
朗州峰。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文徵明文徵明 〔明代〕

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
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采桑子 姑苏顾氏席上小鬟

曹溶曹溶 〔明代〕

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豆蔻初含。飞到杨花便不堪。

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眉语相探。懊恼檀郎梦已酣。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